大妈广场舞妨碍体育多元化 发展不靠“群魔乱舞”

2014-11-19 16:57:27来源:新浪体育             微博	 
大妈广场舞妨碍体育多元化发展

  新闻背景 只要不扰民,不占地,大妈有跳广场舞的权利,但广场舞并非我国该提倡的体育运动。广场舞妨碍了体育多元化发展,妨碍了体育的“游戏”本质,妨碍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国策。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体育颂》开篇第一句是“天神的欢娱”,之后才是“生命的动力”。前者强调体育的娱乐性、超越性,后者强调体育的功利性、目的性。任何体育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锻炼作用,但不是所有项目都存在竞技本身的享受,比如是个大妈都能跳的广场舞。

  体育包含两层内涵,第一,身体的强健无病,通过“锻炼”可以达到;第二心理的健康享受,需要“游戏”来培养,在顾拜旦看来,心理比身体或许更为重要。

  “体育”一词译自英文的Sport,Sport又来源于古法语的Desport,意思是“休闲与游戏”,一切好玩的东西。中国式教育和中国式价值观从来不重视体育“游戏”的一面,乃至于许多人连一项游戏都不会玩,缺乏体育的信靠和技能。特别是中老年人为了摆脱臃肿难看的体型,为了打发无所事事的时光,他们选择了没有任何门槛的广场舞——刻薄一点儿说,大妈们只能用广场舞锻炼身体,只能靠广场舞充实空虚。

  爱默生说,当无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会自以为很有趣。大妈们满足于扎堆凑热闹的集体力量,满足于噪音引来的路人关注目光,甚至满足于弹弓、泼粪、放藏獒的敌视行为,总之,大妈们喜欢刷存在感,喜欢沉浸在大众迷狂之中,攻占纽约日落公园,攻占莫斯科红场,攻占巴黎卢浮宫,中国已经装不下她们了。

  在不扰民的基础上,大妈们有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我想到她们之所以热衷广场舞,是因为没有任何其它体育技能和爱好的时候,我甚至能给予她们一部分理解同情。但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大妈们在乎的是充满功利色彩的“锻炼”,而不是洋溢欢娱精神的游戏。

  实用主义至上。广场舞简单、闹腾、没有一定之规,又能活动筋骨,所以大妈们对这种锻炼方式趋之若鹜。而游戏需要技巧,技巧需要学习,大妈们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也就注定了我国中老年体育无法多元化发展。

  欧美和日本不少中老年人仍能从事足球、篮球、滑冰、游泳、田径等高消耗高对抗的运动,而在国内即便那些极为适合中老年人的休闲项目,乒乓球、交际舞、毽球、太极拳、瑜伽、台球、钓鱼、门球、飞镖、柔力球、板羽球等等也不在大妈们的考虑之内。

  还有一种荒谬观点是,大妈们没有场地没有器械进行其它运动,所以只能从事广场舞,这种把一切都归罪于社会和体制的说法,是在为大妈们的不作为辩护。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大妈们能利用任何空地跳广场舞,为什么就不能用同样的空地打太极拳、练瑜伽、踢毽子、玩板羽球?再者说,场地和器械除了有待社会福利改进,也需要遵循市场原则,也需要体育消费刺激,路边的台球厅为什么遍地都是,因为年轻人愿意花钱玩。而大多数老年人只知道掏空腰包乱买保健药,却不舍得为体育活动投一分钱。

  体育氛围的营造、体育产业的推动、体育信仰的建立是所有人的事情,当中国老年人只知道跳广场舞,对任何体育运动都一无所长、一无所爱,我们还能指望中国青少年有多么伟大的体育传承?难道我们对体育的追求就仅仅是“少得病,多活两年”吗?民族的凝聚力、不屈意志和尚武精神,难道不该在体育运动中打磨出来吗?

  大妈广场舞跳得好可以站在前面领舞,跳不好可以站在后边乱舞,这大概是“好”与“不好”的唯一区别。而真正一项成熟的运动,应该能唤醒参与者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能鼓动运动员执着于对力与美的追求。严格来说,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是有区别的,广场舞是最低层次的体育。广场舞在中老年人群的盛行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扼杀中国体育产业姹紫嫣红的未来。

  大公体育特约评论员 杨华

责任编辑:王梅
福州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