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16:44:50来源:安徽在线
中国建设报 田子超 上海(楼盘)报道
对于上海人而言,上海建工(600170,股吧)这个本地老牌国企或许就是上海地标建筑的代名词,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600832,股吧)、上海大剧院到世博会场馆,再到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建工几乎承揽了上海90%的地标式建筑。
作为具有60多年悠久历史的建筑企业,上海建工无论是在保障房建造还是大型公共建筑方面,都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在全球化竞争中书写中国建造的新篇章。
“上海建工一直以‘超高大深’著称,即超高、超大型建筑、地下大型工程等地标建筑,但实际上我们在普通住宅、保障房建设方面也是精益求精,以持之以恒的态度认真对待,不能出丝毫差错,因为我们相信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切身感受。”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忠明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是在世界打响“中国建造”品牌的根本途径。
中国住房: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国有企业往往是保守、传统的形象,但是上海建工却一直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战略,是什么令公司对创新如此重视?
朱忠明:上海建工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屈指可数,特别是在超大体量建筑等对企业科技要求很高的高端项目中,没有科技支持,企业根本无法生存。虽然上海建工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但是我们在1994年改制以来,一直在市场中成长。
如你所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开放性竖内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立锥之地,因此在市场倒逼机制下,上海建工就具有了创新的企业文化基因。我们有3万多名员工,其中科研技术人员就有6000多人,可以想见我们对人才和科技的重视程度。前一段时间,上海韩正同志在视察上海建工时,对我们提出了科技创新要在全国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要求,这就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创新驱动的道路。
中国住房:未来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将集中于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链的高端项目,因此,这就考验企业能否掌握BIM这类高新技术,上海建工在技术储备方面有何实践?
朱忠明:BIM技术是未来高端项目中的必备技能,而不是可用可不用的选择项。很多国内建筑企业面对BIM束手无策,以至于无法涉足高端项目。上海建工在BIM技术应用方面一直十分积极,例如我们现在建造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就把上海建工在BIM技术方面的积累和实力充分展现出来。之所以说BIM是必备技能,那是因为面对632米的超高建筑,传统设计技术和施工方式根本无法做到,这就要求公司采用新技术创新建造出世界级的伟大建筑。
这幢将集垂直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文化社区于一体的新生代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建设和未来运营管理方面全面引入BIM技术。通过BIM预先技术在电脑中进行三维演示和精确计算,每块构件到了施工现场,都能按先后顺序精准地一步安装到位。又如,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可先将各个专业的施工计划输入电脑,用BIM技术在计算机中模拟一遍,考察是否合理。此外,上海中心在今后近百年生命周期里的运营、使用和维修等,也都通过BIM进行了充分论证。
中国住房:主席对德国质量赞许有加,其实也是对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上海建工在国际竞争中将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朱忠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竞争消弭了过去地域、国家间的界限,因此,创新无止境,科技发展不能止步。尽管我们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行们的差距。目前,我们正在施工建造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美国标准的高度,同时现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复合应用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无疑会促进我们综合实力的又一次全面提升。下棋找高手,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市场倒逼机制使我们不断挑战自我,完成企业转型和升级,使“中国建造”在全球成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