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互联网+东北”:大象能否借力起舞

2015-05-01 21:04:41来源:福州在线

今年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寄望给中国经济带来“乘数效应”。近日在沈阳举行的“绿公司年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经济潮流,包括马云在内的众多商界领袖,把目光聚焦东北,寻找各类产业融合发展的商机。

当最新最轻的“互联网+”遇到“最老最重”的工业基地,将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东北经济能否借力起舞?这样的问题不仅关乎东北,对转型攻坚期的中国经济同样有样本意义。

东北有众多“互联网+”创业“风口”

黑龙江煤炭业窘困、吉林石化业亏损、辽宁造船业订单锐减……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也未见好转,辽宁GDP增幅更是排名垫底,东北多地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出现负增长。这不免让人担忧:曾支撑中国工业化的东北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难道真的已是穷途末路?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并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雄厚的工业基础、齐全的工业体系、较强的科技研发基础和实力,恰恰是东北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重要“家底”。“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将有无限发展空间。”她说。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真正的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传统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东北经济一、二产业占比较高,蕴含诸多的“互联网+”的创业“风口”。

数据显示,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足工业总量的10%,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则严重滞后于全国。在谋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地区,差距也意味着提升空间和发展机遇。

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正因为“互联网+”而升级。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包括两个方面:由传统装备向现代智能化装备转型,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型。前者意味着产品升级,后者代表着制造过程的高质量、低成本化,而这两项都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体现在经营模式上。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东北制造业的组织、运转模式都以企业生产为中心,过去10年的需求旺盛,造成很多企业热衷大规模化重复生产,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赚快钱”也让有的企业研发、营销能力弱化。“未来制造业从‘B2C’向‘C2B’转换,‘互联网+’同样不容忽视。”这位从东北走出的企业家说。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蔡恩全说,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两化融合”,都在朝着互联网方向迈进,对东北来说,如何把信息化技术和原本的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吉林省智库秘书长、研究员刘庶明说,东北要创造新的动力,必须紧抓“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机遇,用数字化、技术化改造现有工业,实现工业引领发展。用好“互联网+”这个变量,东北传统产业会催生更多新产品和市场空间,东北经济才能“活起来”“动起来”。

“互联网+”可以让东北“举重若轻”

客户不论身处何处,只要轻点鼠标将图纸传来,智能机床就能瞬间加工出产品,冰冷复杂的制造变得轻松、简单而有个性

责任编辑:王梅
福州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