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5 16:00:27来源:福州在线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交管部门认定“专车”服务未经许可,属于“黑车”运营,予以叫停。交通部同时表态,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参与经营。对此,公众态度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北京、上海两地11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8%的受访者使用过打车软件中的“专车”服务。73.5%的受访者最关心“专车”服务的安全性。30.6%的受访者认为对“专车”服务不应一刀切,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该业务。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3.0%,80后占49.5%,70后占19.2%,60后及以上占7.6%。
54.3%受访者感觉“专车”服务存在安全隐患
较好的车型、周到的服务、高昂的价格……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一入市场,便成为许多通勤族的选择。
调查显示,76.8%的受访者使用过打车软件中的“专车”服务,其中22.2%的受访者经常使用,54.6%的受访者偶尔使用。23.2%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该服务。
在北京望京地区上班的戴晴,曾一度频繁使用某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约一般的出租车,有时要等3分钟才会有司机应答,而‘专车’不到1分钟就会约到,便捷性高。”戴晴介绍,因为“专车”司机有打分评价体系,实行末位淘汰制,所以“专车”司机都很在乎评分,服务特别周到。“有个司机我已经答应给他五星好评了,可下车时还是非要帮我开车门,还买了饮料送我”。
受访者使用“专车”服务时最在意什么?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最关心安全性,53.3%的受访者关注车费,36.0%的受访者关心“专车”是否合法,31.3%的受访者关注便捷性,26.9%的受访者在意舒适度,16.4%的受访者在意司机的服务态度。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专车’的性价比更高。”北京市民李小烨向记者描述了他的“专车”体验。从东直门打车到双井,普通出租车约30元,专车价格约为41元,李小烨使用打车软件派发的15元专车券,自己只需支付26元,比出租车价格还要低4元。“车上备有纸巾、充电器、帖和矿泉水,这种出行体验让人更有面儿”。
对于多地叫停“专车”服务,受访者态度不一。调查显示,有31.9%的受访者支持交管部门叫停“专车服务”,36.1%的受访者反对交管部门叫停,另有32.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对于“专车”抢占出租车市场、挤压出租车司机生存空间的说法,在上海提供“专车”服务的陈师傅并不赞同,他认为,“专车”服务有效地弥补了现有出租车市场的不足,是对出租车行业的补充。“‘专车’服务定位偏向高端,约我车的大多是有便捷出行需求的商务人士,更多的收益是乘客给的小费和公司补贴,并且目前‘专车’服务也只占整个出租车行业的一小部分”。